![]() |
2025年春季流感结合五运六气特点,看中医养生保健提示 |
新闻来源: / 新闻作者: / 添加时间: |
根据中医五运六气理论,2025年为乙巳年,岁运为金运不及,司天之气为厥阴风木,在泉之气为少阳相火。结合春季主气为厥阴风木(风盛),气候特点可能呈现“风火相煽”之象,易引发风热袭肺、肝火偏亢的病理状态,需注意预防流感、呼吸道感染及肝火上炎等问题。以下是市中研附院治未病科针对性的养生建议: 一、五运六气与2025年春季气候特点 (一)春季气候特点推演 1.早春(立春至春分) (1)主要气机:司天风木 + 主气风木 (2)气候表现: 风力强劲,气温回升快但反复无常(“倒春寒”概率降低)。 降水偏少,空气干燥(金弱不制木,木亢耗水)。 (3)疾病倾向: 风邪袭表:流感、过敏性鼻炎、皮肤瘙痒。 肝阳上亢:高血压波动、头痛、目赤。 2.晚春(春分至立夏) (1)主要气机:司天风木 + 在泉相火初显 (2)气候表现: 气温显著升高,出现“未至夏而先热”现象,昼夜温差缩小。 风热交织,易形成干热风天气(如华北、江淮地区)。 (3)疾病倾向: 风热犯肺:干咳无痰、咽干声嘶。 心肝火旺:口腔溃疡、失眠多梦。 (二)异常气候风险提示 (1)“金虚木亢”导致肺肝失衡: 金运不及,木气过克脾土,可能出现脾胃虚弱(腹胀、食欲不振)与肝火犯肺(咳喘、咯血)并见。 (2)“风火相煽”加剧津液耗伤: 风盛耗散津液,相火内灼阴分,易引发阴虚燥热(口干便秘、皮肤脱屑)。 (3)特殊气象事件: 需警惕突发性大风(沙尘暴)与局部高温干旱,尤其在西北、华北地区。 (三)2025年春季三大核心特征 1.风势强盛:全年风木司天叠加春季主风,风力较常年偏大,空气干燥。 2.温燥早现:少阳相火在泉潜藏热势,晚春可能出现异常高温。 3.气机升发过亢:金弱不制木,肝气升发失控,易致人体气火上逆。 二、养生保健核心原则 (一)对人体健康的核心影响 肺系疾病:金运不及导致肺卫虚弱,风热燥邪易犯呼吸道(流感、咽炎、干咳)。 肝系失衡:风木过盛引动肝阳,易诱发头痛、目赤、情绪焦躁。 阴虚燥热:风火耗津,出现口干舌燥、便秘、皮肤干痒等阴液不足症状。 (二)调养的核心原则 疏肝清火,润肺养阴,健脾祛湿 三、具体养生建议 (一)食疗推荐 1.润肺防燥: 雪梨百合粥:雪梨(润肺生津)+ 百合(清心润燥)+ 粳米(健脾),加少许蜂蜜。 银耳莲子羹:银耳(滋阴润肺)+ 莲子(健脾安神),适合咽干咳嗽者。 2.疏肝清热: 菊花枸杞茶:白菊花(清肝明目)+ 枸杞(滋肾养肝),每日1杯,缓解目赤烦躁。 芹菜炒百合:芹菜(平肝清热)+ 百合(润肺),调和肝肺。 3.健脾祛湿: 茯苓山药排骨汤:茯苓(利湿健脾)+ 山药(补肺脾肾),适合体虚易感者。 陈皮薏米水:陈皮(理气化痰)+ 炒薏米(健脾祛湿),预防痰湿内生。 (二)起居调摄 1.避风防寒:春季风邪盛,外出戴围巾保护风池、风府穴,避免头颈受风。 2.早睡早起:顺应阳气生发,夜间23点前入睡,晨起适度散步升发肝气。 3.节制情绪:避免大怒或抑郁,可通过八段锦“摇头摆尾去心火”疏泄肝火。 (三)穴位保健 1.太冲穴(足背第1、2跖骨间):每日按揉3分钟,疏肝理气。 2.肺俞穴(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艾灸或拍打,增强肺卫功能。 3.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按揉健脾,调和肝脾肾。 (四)避忌事项 1.忌辛辣燥热:少食辣椒、花椒、羊肉,防助火伤阴。 2.慎用发物:避免韭菜、香椿、海鲜等,减少风热上扰。 3.避免熬夜:夜间相火易动,熬夜加重阴虚火旺。 四、预防流感代茶饮 1.桑叶薄荷饮:桑叶6g(清肺润燥)+ 薄荷3g(疏风清热),沸水冲泡代茶,适合咽痛、微咳者。 2.玉屏风茶:黄芪10g(补气固表)+ 白术6g(健脾)+ 防风3g(祛风),增强抵抗力。 五、总结 2025年春季养生需紧扣“金弱风火盛”的病机特点,通过饮食滋阴润燥、起居避风护阳、情志疏肝解郁,调和人体气机与自然气候的平衡,可有效降低流感风险,提升正气。 注:具体地域需结合当地气候调整,如南方湿重可辅以健脾祛湿,北方燥甚需加强润肺。同时每人个体体质差异较大,湿热或阳虚者需请医生辨证调整。 审校供稿:治未病科 编辑:彭子木 责编:陆 静 |
[关闭窗口] |
版权所有: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