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亮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整改计划
新闻来源: / 新闻作者: / 添加时间:

高金亮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整改计划

一、名老中医个人简介

       高金亮(1939-2012),大学本科,教授、主任医师,历任天津中医学院副院长,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及脾胃病急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及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全国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及脾胃急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及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药品监督局新药评委,天津市科技进步奖评委,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脾胃病研究所所长,中央保健局会诊专家,殊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津贴诊专家。出版了《中医基本用语词典》、《脾虚证的现代研究》等12 部专著,发表论文80 余篇,主持了国家“七五”重点攻关课题及省部级课题7项,获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项。其关于脾虚证及胃癌前期病变的系列研究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

二、主要学术继承人简介

       学术继承人刘华一教授,为国家中管局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天津市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常务委员,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脾胃病专科学术带头人。天津市“131”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学术继承人王秀娟教授,为天津市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五批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高金亮名中医工作室负责人。从事中医内科脾胃病的临床及科研工作30余年。

三、工作室情况简介

       高金亮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于2011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建设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高金亮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的建立,旨在收集、整理、挖掘、研究、推广和继承高金亮教授的学术思想、验方及诊疗技术,使高金亮教授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以传承、发扬和创新,继承导师学术思想。整理总结导师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指导临床实践,提高中医疗效,弘扬中医特色。促进中医人才与脾胃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工作室有专人负责日常事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及管理档案,并开设高金亮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网站。工作室成员跟师学习,收集整理典型临床医案、撰写学习心得、总结临床经验集结成书,并将老专家经验应用于临床,培养和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并提炼学术思想。工作室现有骨干成员1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博士4人,硕士3人,培养硕博士研究生数十名,规培进修医师每年近百余人。参研各级别课题10余项,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项,省部级成果奖2项。发表国际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3篇,核心专业期刊100余篇,参编著作2部,《高金亮辨治脾胃》、《胃癌前病变中医药干预及慢病管理》。

四、工作内容:

1.临床应用

       工作室坚持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特色,以临床实践为基石,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重点进行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案的持续优化,并发展中医药治疗脾胃病的病因病机、理法方药理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防治慢性胃病的学术水平。我们将在高金亮教授学术理论和临床治疗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并优化上述病种的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案,推广应用于临床。依据高金亮教授学术经验,制定慢性胃炎(痞满病)、反流性食管炎(吐酸病)、消化性溃疡(胃疡病)诊疗规范及诊疗路径,并应用于临床。根据高老学术经验,经高老处方研制出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院制剂安胃一方、安胃二方、安胃三方、珍芪颗粒、胃转安一方、胃转安二方、脾胃宝外敷散,应用于临床,每年治疗患者万人以上,每年取得效益百万元。

2. 传承思想

       本工作室接受进修、规培人每年约100余人次,多次承担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天津市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并举办天津市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年会3次及京津冀脾胃病论坛1次,培养硕博士研究生数十名。近年来,立足专科联盟建设,在联盟内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举办硕博士学术沙龙,举办脾胃病学术年会。在文化宣传上,打造脾胃病文化宣传阵地,向人民群众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参加媒体举办的健康科普栏目。

承担继教项目情况(部分):

中西医结合胃癌前病变研究进展学习班 2014

高金亮学术思想研讨会 2012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中西医结合诊疗新进展 2013

功能性胃肠病中医诊治进展学习班 2014

中西医诊疗功能性胃肠病的热点难点学习 2015

胃食管反流病研究进展学习班 2015

胃癌前病变的中西医诊疗培训班 2016

高金亮教授学术思想及经验研讨会 2017

胃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的筛查及胃癌前病变的中医药治疗 2018

3. 科研情况

       工作室近年参研各级别课题10余项,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项,省部级成果奖2项。发表国际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3篇,核心专业期刊100余篇,参编著作2部,《高金亮辨治脾胃》、《胃癌前病变中医药干预及慢病管理》。

(1)近年课题情况(部分):

1.刘华一,早期胃癌和胃癌前病变筛查及胃癌前病变的中医药干预诊疗方案研究,天津市科委课题,编号:16YFZCSY01070,2018-2021,项目负责人,结题

2.杨阔,基于HIF-1和TAK-1信号通路研究升阳益胃汤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干预机制,天津市卫计委中医、中西医课题,编号:2016043,2016-2020,项目负责人,结题

3.王秀娟,胃转安调控巨噬细胞源外泌体干预癌前病变SPEM的机制研究,天津市卫计委中医、中西医课题,编号:2021082,2021-2023,项目负责人,在研

4.尚家驹,运脾化浊方调控NLRP3轴改善高尿酸血症炎症状态的机制,天津市卫计委中医、中西医课题,编号:2021035,2021-2023,项目负责人,在研

5.李昱芃,温胆汤调节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小鼠脂质代谢机制研究,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院内培育基金,编号:2020006,2020-2022,项目负责人,结题

6.刘华一,基于病理组织学改变的中医药干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远期随访研究,国家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编号:NO.201507001,2015-2022,项目参与人,结题

7.刘华一,基于“脾虚瘀毒”理论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2023-2025,项目负责人,在研

(2)近年发表论文情况(部分):

[1]郭林轩,李明.浅谈三对“轴心”脏腑及其关系[J].河南中医,2022,42(03):353-357.DOI:10.16367/j.issn.1003-5028.2022.03.0076.

[2]杨柳,王秀娟,金铭,李妍.舒肝和胃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的疗效及部分机制[J].中国处方药,2022,20(02):133-135.

[3]袁红霞,闫早兴.《神农本草经》与经方应用之芍药篇[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6(01):1-6.DOI:10.16294/j.cnki.1007-659x.2022.01.001.

[4]黄婷婷,王秀娟.王秀娟从脾胃论治痤疮经验[J].中国民间疗法,2022,30(01):33-35.DOI:10.19621/j.cnki.11-3555/r.2022.0111.

[5]韩秀丽,王秀娟.王秀娟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21,37(12):24-26+195.DOI:10.16808/j.cnki.issn1003-7705.2021.12.008.

[6]陆钰婷,刘华一,杨阔,杨柳.中药调节胃部菌群平衡防治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J].天津中医药,2021,38(12):1627-1632.

[7]李媛,王秀娟.从肝脾论治癥瘕验案1则[J].湖南中医杂志,2021,37(10):85-87.DOI:10.16808/j.cnki.issn1003-7705.2021.10.032.

[8]杨柳,王秀娟,金铭,李妍.加味葛根芩连汤对轻中度湿热蕴结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部分机制研究[J].中国处方药,2021,19(10):140-142.

[9]李妍,张苑,杨柳.基于脑-肠-菌轴浅谈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实验研究进展[J].新中医,2021,53(17):17-21.DOI:10.13457/j.cnki.jncm.2021.17.004.

[10]刘爰帆,李明.中药结合五音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体会[J].中国民间疗法,2021,29(13):113-114.DOI:10.19621/j.cnki.11-3555/r.2021.1342.

[11]班彦然,李昱芃,刘华一.刘华一教授“爕理阴阳法”论治脾胃病之对药撷菁[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21,29(06):445-448.

[12]李妍,杨柳,金铭.大肠息肉病中医研究近况[J].山西中医,2021,37(04):58-60.

[13]陆钰婷,刘华一,尚家驹,毛亦佳,欧阳广泽,杨柳.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复合法建立胃癌前病变大鼠模型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21,46(16):4089-4095.DOI:10.19540/j.cnki.cjcmm.20210316.601.

[14]路理杰,杨阔,刘华一.情志因素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病理结果的相关性[J].中医杂志,2021,62(04):324-327.DOI:10.13288/j.11-2166/r.2021.04.011.

[15]尚家驹,孙淳,王秀娟,刘华一.运脾化浊法治疗脾虚型高尿酸血症回顾性研究[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0(01):38-42.

[16]刘莉云,李明.从脑肠轴学说探讨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J].内蒙古中医药,2021,40(01):146-147+168.DOI:10.16040/j.cnki.cn15-1101.2021.01.086.

[17]李妍,杨柳,金铭.肠道微生态中医药研究近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01):200-203.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21.01.046.

[18]尚家驹,孙淳,刘华一.高尿酸血症脾虚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初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26(08):1076-1079.

[19]杨阔,韩毅,刘华一,路理杰,王秀娟.升阳益胃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HIF-1、TAK-1表达的影响[J].陕西中医,2020,41(07):853-855.

[20]孟令凯,杨峻炜,杨阔,刘华一.胃转安颗粒治疗胃癌前病变气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15(06):1122-1125+1129.DOI:10.13935/j.cnki.sjzx.200634.

[21]杨柳,蔡玲玲,金铭,李妍.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研究进展[J].山西中医,2020,36(06):58-60.

[22]杨培树,李明,张娜.酸枣仁汤加减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20,39(03):47-48.DOI:10.16040/j.cnki.cn15-1101.2020.03.028.

[23]高颖,李妍,齐瑞.安胃一号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70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0,41(01):23-26.DOI:10.16254/j.cnki.53-1120/r.2020.01.007.

[24]董洪飞.高金亮教授“因滞致虚、因虚夹邪”理论探讨及应用[J].吉林中医药,2018,38(07):764-767.DOI:10.13463/j.cnki.jlzyy.2018.07.007.

[25]高颖,王秀娟,张滨.高金亮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J].中医研究,2015,28(04):32-34.

[26]杨阔,刘华一,王秀娟.高金亮教授从毒论治复发性口腔溃疡[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08):1981-1982.

[27]张滨.高金亮治疗顽固性腹痛1例[J].山西中医,2014,30(04):19.

[28]高颖,王秀娟.高金亮教授治疗消化性溃疡经验[J].天津中医药,2013,30(08):451-452.

[29]张滨,王秀娟.高金亮教授论治胃癌前病变与微癥瘕[J].天津中医药,2013,30(03):132-133.

五、整改计划

1.建设目标

       高金亮学术经验研究工作室的建立,旨在收集、整理、挖掘、研究、推广和继承高金亮教授的学术思想、验方及诊疗技术,使高金亮教授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以传承、发扬和创新,继承高老学术思想。整理总结高老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指导临床实践,提高中医疗效,弘扬中医特色。促进中医人才与脾胃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壮大。

2.总结经验

       通过对高金亮教授临床实践的视频资料、文字资料进行发掘整理,进一步对其对各种脾胃病的病史采集、辩证分析、遣方用药、临证化裁全过程详细分析。同时建立医案数据库,对医案进行收藏、整理和研究保存。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并对高老临床资料(门诊记录、查房记录)、发表的论著、讲稿笔记、学术经验全方面进行采集、汇总、数据归纳分析和技术研究。通过上述方法总结高老的学术思想、辨证论治的方法特点和思维模式。

3.升华精华

       通过查阅古代文献、各家学说、名家医案探寻理论基础,从而总结、整理、归纳出高金亮教授的学术理论。对高金亮教授创立的“因滞致虚,因虚夹邪”治疗慢性胃炎、胃癌前病变,“肾主藏精,脾主输精”治疗骨质疏松证等进行重点研究,并在基础理论上,总结整理老专家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对脾胃气血升降学说、脾胃疾病的诊疗经验及以脾胃学说指导疑难杂症等方面,进行系统总结与研究。建立脾胃“气血、燥湿、升降”理论。以中医脾胃学说为指导,适当延伸,扩大治疗领域。

4.学以致用

       继承人应系统学习《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四大经典著作和本专科经典著作,每季度参加一次学术研讨或学术讲座。每次随诊或学习需记录跟师笔记、查房记录和学习记录,每月书写医案医话1篇,并在学习记录中能体现自己的学习心得。结合高金亮教授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对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等重点病种加强研究。每年发表研究导师学术经验的论文或论著1篇。由主要学术继承人牵头,以骨干成员为基础,进一步提高第二代学术继承人能力水平,加强培养第三代学术继承人,建设完善的人才传承梯队。

5.管理措施

       工作室日常工作由负责人负责安排,责任到人,分工负责,定期交流,以建立负责人职责、各部门牵头人职能安排、信息网络建设、维护制度,安全防范措施、值班制度等。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负责组织保障,制定工作室的实施办法,确定相关职能科室负责日常的管理和考核。医院为工作室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配备必要的设施和用品。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