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张大宁补肾活血法传承创新进修班招生简章
新闻来源: / 新闻作者: / 添加时间:2023-9-25

国医大师张大宁补肾活血法传承创新进修班

招生简章

张大宁教授,第二届国医大师,中央文史馆馆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执行委员,中医肾病学的奠基人优秀中央保健医生。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博士后导师,中医肾病学国家授衔专家,首批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共政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改革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会长,全国中医肾病学会终身荣誉主任委员;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主任委员,天津市中医药学会会长,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天津市中医肾病研究所所长,天津市老卫生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

张大宁教授作为中医肾病学奠基人,上世纪七十年代,即科学、严谨地规范了“中医肾病”的概念、范围及辨证论治的基本规律,从而使“中医肾病学”从中医内科中科学地分离出来,形成一门系统完整的中医临床学科。他提出“心—肾轴心系统学说”、“肾虚血瘀论与补肾活血法”、“肾为人体生命之本的肾本学说”等理论,已被中医学术界所公认。尤其是张大宁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代率先提出的“补肾活血法”,经过三十年来中西医多学科的共同研究,现已在二百多种病症中得到广泛应用,获得满意效果。为此,经全国科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民政部特别批准,中华中医药学会于2011年成立了全国自然科学二级学会——中医补肾活血法学会,这是第一个以“个人提出的治法”命名的医学学会。

张大宁教授还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中医肾病学专著《实用中医肾病学》和《中医肾病学大辞典》,其它如《中医补肾活血法研究》、《补肾活血法与肾脏疾病》、《古今肾病医案精华》、《张大宁医学论文集》、《中医基础学》、《常用中成药》、《张大宁学术思想文集》、《国医大师张大宁》系列医学丛书几十部学术专著,及发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的百余篇论文,都在中西医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其中有些著作被国外翻译成外文并在国外出版发行。

鉴于张大宁教授的卓越成就,经中国科学院提名,1998年“国际天文联合会”把中国科学院新发现的8311号小行星,命名为“张大宁星”,这不仅是中国,世界上也是第一颗以医学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为此,天津市科技馆专门制作了“张大宁标志雕塑”,医学泰斗、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吴阶平教授为雕塑和首日封题字。同时,张大宁星也被列入世界吉尼斯大全。

为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医药,深入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发展提出的“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重要指示,本单位现举办“国医大师张大宁补肾活血法传承创新进修班”。

招生对象及条件:全日制医学院校本科以上毕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中医临床一线工作5年以上,身心健康。

开班时间

短期1-3个月

长期班:6个月(可同时颁发进修结业证书)

培训方式与内容:

培训方式:临床实践(名医门诊+病房)+名授课的综合培养模式。

培训内容

“补肾活血法”诊疗专项培训:国医大师、全国名老中医第三、四、五、六、七批传承指导教师张大宁教授,“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天津名医、博导、博士后导师张勉之教授,天津市名中医张宗礼教授,肾病科首席专家徐英,司福全、孙岚云、陈翠兰、周世芬等名师名家进行“补肾活血法”诊疗专项培训指导。

导师制:每位学员指定一名固定带教老师,临床实际管理病人。

综合能力培训:系统学习急慢性肾脏病的诊治(肾小球疾病中西医诊治、危重肾脏病的管理)、血液净化治疗、肾活检病理学、介入肾脏病学等中西医结合诊治肾脏病相关知识。

疑难病例讨论+远程会诊:进修医师可提供本单位疑难病例,提请我所疑难病会诊中心、多学科诊疗中心进行会诊,提供进一步诊疗意见。

结业考核:培训结束后并经考核合格者,授予《国医大师张大宁补肾活血法传承创新进修班》培训合格证书。

报名方式:在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官网上(网址:http://www.zyyfushu.com/)下载报名表(见附件),如实填写并由单位主管部门盖章将扫描件,连同身份证、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职称证的照片或扫描件,发送至电子邮箱szyykjc@tj.gov.cn审核采取择优录取方式,录取后以电子邮件方式通知。

报到文件:携带由单位盖章的报名表,身份证、学位证、医师资格证、医师执业证、职称证原件和复印件。

学费短期1个月每期每人收费2000元。短期3个月每期每人收费4000元。长期6个月每期每人收费6000元。

食宿:我院没有宿舍,职工食堂可就餐,食宿费用自理。

联系人:吕鑫韩阳

联系电话022-27345050

电子邮箱:szyykjc@tj.gov.cn。

通讯地址:天津市红桥区北马路354号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科教处

邮编:300120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科教处

20236

来院进修申请表.doc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